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建起“温暖的家” 留住“驿动的心”
见习记者 李道演

  本报关于衢州流浪孤儿小卢的连续报道,在引起社会爱心人士、政府职能部门极大关注和热心援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解决社会流浪儿童问题的思考。
  “流浪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小卢仅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个例。”省关工委美德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王芳告诉记者,在她从事了11年的青少年教育普法工作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类似小卢这样遭遇的青少年。如果对他们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救助,他们将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两个故事。
  小程也是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5岁那年,母亲抛下他和父亲不辞而别。之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但因为受不了父亲对他的打骂,小程决定离家出走。流浪到上海的小程迫于生计不得不当起了乞丐,每天靠好心人的施舍买几个包子充饥。后来,小程认识了一个自称“耗子”的小青年,跟他学会了偷自行车的方法,从此他开始了一段偷儿的经历。但没过几天,他们一伙人就被警察逮住了。在拘留了15天后,他被从家里赶来的父亲领回了家。
  然而在家没呆几天,小程再次离家出走,这次他流浪到了杭州。人生地不熟的他一样被人欺负,一样遭人白眼。于是,他继续用学来的“手艺”偷车,还跟着别人在街道公交站牌、电线杆上到处贴小广告挣些小钱,整天和那帮社会小青年混迹于网吧、歌舞厅。
  一个多月后,小程在路边偷车时被警察抓住,经警方调查核实,他因多次偷窃,被送进了未成年犯管教所。
  与小程有着相似家庭背景的女孩小昭,因为有着热心人士的及时救助而有着不同的结局。今年12岁的小昭在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婚了。小昭跟着父亲一起生活,但不负责任的父亲整天喝酒、赌博,对于小昭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更谈不上照顾。
  两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小昭的亲属都不愿意抚养她,小昭只好开始到处流浪。平时靠吃别人的剩菜剩饭度日,为生计,有时也不得不去偷点东西来填肚子。后来,某学校的一位传达室老大爷看她可怜,收留了她,还通过关系为她安排进学校跟读。
  王芳得知小昭的情况后,经过长时间艰难寻找,终于联系到了小昭的亲生母亲,并专程赶到位于建德的小昭母亲家中,耐心地做她母亲和继父的思想工作。最后他们终于从内心接受了小昭并表示愿意照顾好小昭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现在,小昭正在一个真正属于她自己的温馨家庭中健康成长。
  “社会对于这些流浪儿童,不能因为他们犯过一些错误而歧视、排斥他们,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一个改正的机会。”王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上长期流浪的儿童,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如果不及时地挽回这些正走在迷途中的儿童,他们可能因为自身的无知和一时的冲动,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在谈到如何有效救助社会流浪儿童时,王芳建议,一些地方的村(居)委可以利用空闲的房屋,让附近的流浪儿童集中居住在一起,再由社会爱心人士提供经济援助、爱心帮助。她说,只有为流浪儿童建起一个“温暖的家”,才能够留住他们“驿动的心”。